图录号/艺术家:

董欣宾 炊烟

图录号:61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董欣宾 炊烟
图录号:
614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董欣宾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32.5×131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2015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当代书画(一)
拍卖时间:
2015年06月26日-28日
备注:
声 明:
20世纪80年代,董欣宾作为“新文人画”的代表,几为同义,名噪一个时代。
杂树的创造,扬弃了文人的高雅,而倾心于普通甚至低贱生命力的形象创造。
——栗宪庭
“他的画,从创新角度而论,成功地融汇了西画之长,包括西方现代派艺术观念中的可吸收成分,使中国画的面貌焕然一新。”
——郑奇
何处是江南
董欣宾绘画专题
Lot670679
树我合说
文|董欣宾
我爱画树,这是观我之画者提醒之后我才明白,并且承认这一个事实。开始思考我与树随时间之相代,因空间之互位这个隐好。
我之恩师秦古柳擅长画点叶树,点柳风榆为天下第一好手,因为自我十五岁进秦门陆陆续续到十九岁离开秦门入南艺后,游学南北则再也没有见到如我老师这样夹风雨运笔,寓岁月写树的好手。但惜老师含冤而去,撒手无言,就那些给我青少年无限深沉美育的原作也鸿飞冥冥不复可得而拜爱了。
只能在我心中默默的怀念。并无形中也使我对画树发生了兴趣。但这只是我爱画树的启发因素,尤其是画松树受其遗教颇深。先生说:“画树三五载得地气,十年始得天宇清空之灵毓之秀。”于是我一直试着学画山水,画树为首务,而画松树又是首中之首要。但是在我三十岁之前,并没有因之而将树画得比同人要好一些,即便是技术上的熟练也并不因此而将树画的有生机,平平而已。直到后来画不成画为生活疾首,南北奔波不息的时候,我才发现了许多许多属我的心得。
那是六八年之后,我退伍后的生存,才给了我这样好的幸悟。那时我只得到一个印刷厂去当工人。印刷项业是中国工业史上极有特色的一项,那工人更比普通项业的工人文化水准略高些,但又不属中国特有的知识份子,因之势利的更势利,市侩的便更市侩、善良有感情的便也更善良有感情一些。但因我的实际情况,在工人眼里我是属于知识份子,在知识份子眼里我便是一个工人,干部不能容我为干部,工人又觉得你不应当是工人,总之非我属类则其心必异。退伍之后,我那个伍群也奠可为寄栖。才正是处处非我属类,人人视我必异。
我则得缩进大约2平方米的斗室,就像寄生蟹缩进螺壳一般,那时写文章文网恢恢,作图画便有黑画之虞,聊以解寂更研究中医学和武术,也不时地将功夫下在中国古典哲学之上,先秦诸子易经的版本,收集了一大堆。但凡此一切,怎么也无法寄栖内心所志所负所望所爱......。
那时,年轻的夫人在千里之外,我称之为地的尽头,海的边缘的连云港,每年有一次探亲假,那是每个工人都之所可享受的,加上几天补休,年假,或其他国假,一年可以回去过20天左右的夫妻相会的生活。此情此景,正是解我忧伤,唯有杜康了,其他便是暗暗的结交了一批可以陪我散打擒拿的“江湖朋友”或者称酒肉朋友也未尝不可。生着活得便也如此心里那来个图画文章。
回去探亲趁的是南京去连云港的直通普客,后来改名快车,但实际上是以火车代汽车,一站一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小城小镇,归心之急,常常便我觉得这车厢里由老牛拉动的,实在慢得你肝火直冒,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找人聊天总也不能聊上一天,所以慢慢地习以为常的将目光投向大地,投向天空,投向天地间的连天碧树苍岸。
树常常萋窗而来,也常常兀立孤岸断崖,也常常披月夹雨,也常常负雪覆霜,也常常在星月交辉间给你无比沉重。尤其是枣树,常在荒坡茅芦间,三三二二,屈枝弯干,春来籁籁枣花,秋时断断红雨,非果树,非花树,但实在花枣俱佳,有时茏谷葱郁,独立无丛,有时出土无棘,被人视之为杂荆,然常出人意表地中天而立与云天相摩相比,渐渐地觉得自己最能与之相近,千里飞车,一一数去,几乎不疏漏一颗半枝,每年风雪酷暑之后,便细细辨其变乎,为生者乐,为伤者痛,为枯死者衰,一路的枣树如亲家珍,为我心属,以至扩而大之,便树树柯柯,多为我所关注。看树,观察其风姿雨态,记取其花果形色,成了心里属于最自我的一份爱,一份悲,一份亲疏。
七九年,我再座寒窗,重操旧业,考入南艺,在院长刘海粟名下为研究生。名义上指导我的还有因批判而得名的那位画大公鸡的陈大羽先生及另外一位张文俊先生外,说实话我除却蒙受他们一份使我愧以谬爱的厚爱之外,三年之中专业的进退上未受一丝一毫的索连。至于二位先生,有没有因为我的无知而受所干扰,以至耿耿于怀,这也多需良心玉裁的事。让历史来评判彼此品操和艺业的高低吧,我一生待人负欠者甚多,首先是已故恩师秦古柳,其切让我早悟早成而为其有所伸张,但是我漫拓他乡到至死也没有见上一面,听他那怕是愤我恨我的痛骂也好,当我知道其二子在风雨大作之中将其埋骨寒山荒岩赶去旧方书屋的时候,只见到师兄钱绍武所写遗像一张及其后人所书:一枝秃笔浪迹江湖就此了,毕生无憾花鱼月洁夜深沉。我觉得下联夜深沉应作夜庄严才更合理,因为先生之驾鹤西辞必当是音容最庄严的一刻,然而那也是一个多么深沉的夜啊!
其次是我父母,临死多没听到他们最后的一声喘息,在他们安详的遗容面前我只有默默地茫然,深深地自责,深深地自怨,无可自艾地愧悔,仍至深恨天地待我之孤薄,生我而不能由我尽一份人子起码的孝道,也生恨自己的愚陋,不知道父母的偏爱也不能因用生命的延续来偏宥偏宽于我的。
七九年前后的内心,实际上已经是如此之沉重,但我那时的思考尚纷杂不清一切已去的和将来的恩恩怨怨,只是觉得不平静,心里犹如大河之奔湍,长天之积厚,风暴时时,迅雷日日,左冲右突地想死一刻活一阵,但又觉得自己纳纳心天,分析不出生死悲欢的真知真感真理来。
我自负可以成为一代名医,但我已耐不住那种无知的喧闹与倾轧,愤而再求朱墨结缘,已三十七岁的我,当然再没有任何可容进退的选择了。将此生恩恩怨怨了结在这无底的墨海之中,便也顽如铁石。没法取舍的生命负荷便在称作黄瓜园的南艺作势必的了断。
一动笔自然地写出种种情愫,心里笔底风雷相激被涂得墨迹斑斑的宣纸一堆堆地在我号称澈骨斋的已经有12平方的房间里堆积起来,像心里的一切都向着笔里倾吐。桑拓老虬之悍顽,杨柳松竹的怒健,都成了半生心疾的排遣,“黄瓜园里几人知,以泪和量写青松。”我的作画实在已是人生漫化了的狂歌嚎哭,一股脑儿的批判也就倾盆而来,那些看不得我灵魂冲撞的虚伪,于是如同仇敌般地向我扑来,说实在除了刘海粟老师三年几度的真诚指导之外,我的老师完全是我那帮相与同时,同生一园的大学生们,他们自性的漫涂才漫漫地将我疯狂的遣泄平衡,将他们引导进绘画艺术的纯美的区域,被我称作小昆虫的李璋,被我称作汪精卫的小山,被大家称作活雷锋的建忠,还有江宏伟,于友善,还有一直默默地与交换着生命信息的姚红和张友宪,还有许多我只能深深地埋在心里的友谊和爱,他们爱我,咒骂我,损我又默默地帮助着我,黄瓜园里令我至死不能忘怀的同学们就像一祖天际的烂烂星群,与我一起奔涌来去,引随相与,进退互给,我们创造了我的生存,,艺术和时代。我们多是树,我们构成了森林。我们将为历史这时空增加一片浓荫。
当我将一切冷却了的树疾,我对于树的倾心着意的交换也便冷冻成今天在我画中所见关于树的法则,载入中国绘画本体学的范畴,即时树的空间占位的树分前后左右四枝的传统法则推入时间占位,使每一棵树具有了生命的历程性表达,像对一切生命的理解一样,能将它在时空中的遭遇,表现出生命的化变状态,或生的欣欣向上,或残的截处逢生,或伤的盘倔顽强。我的内心的一切伤残生寄也就找到了时空双相的栖托共鸣,以至使我的艺术更紧紧的联系着我的生命,由此而始,在我的树谱里也充满生命的畸变。损残美的颂扬生命本体,本貌的完善揭示将我心仪的诸诸寄于笔底波澜。
1939年
5月18日,出生于无锡张泾。
1945年
拜无锡书法家张云耕为师学习书法。
1953年
拜名家秦古柳为师学习传统中国画。
1958年
考人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美术班。
1962年
入伍。
1968年
转业,当印刷工人。
1975年
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当中医。
1979年
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成为刘海粟院长的山水画研究生。
1981年
香港《集邮》杂志发表其中国画作品《黄山云海奇观》;同年,《江苏画刊》发表其中国画《匡芦莲溪图》。
1982年
于南京艺术学院展览馆举办研究生毕业画展,轰动江苏画坛;同年,分配至江苏省国画院从事山水画创作,并任理论工作室主任;同年,大型文学期刊《钟山》发表其中国画作品《傲天》、《黄河》、《枣园》。
1983年
《美术丛刊》第28期发表其论文《中国画点线内结构解析》以及中国画作品十多幅。
1984年
于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同年为香港《集邮》杂志题写刊名。
1986年
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同年,《江苏画刊》第5期发表其文章《也谈几句我见》;第7期
发表郑奇论文《董欣宾初论》,并发表董欣宾中国画作品十多幅;第8期发表董欣宝文章《再谈我见》;同年8月,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欣宾画集》,著名文学家高晓声写序;同年9月28日,《解放军报》发表陈大鹏文章《从好战士到名画家——记退伍军人、中年画家董欣宾》;同年,《红旗》杂志发表董欣宾中国画作品《情高质洁》;《山东文学》杂志发表其中国画《姿曲意直健且劲》;《朵云》发表其论文《中国画若干理法问题初探》。
1987年
1月15日,《爱国报》发表其文章《画家书简》;1月22日发表《说挑头》,2月19日发表《技巧议》。
1989年
《中国美术报》发表栗宪庭文章《南线北皴——新文人画两种风格大致形成》,文章中称董欣宾为南方画派的领衔人物。1989年第7期《江苏画刊》发表陈孝信文章《我的画既不是传统,也不是新文人画——董欣宾采访录》,并发表董欣宾中国画作品10幅;同年12月27日,台湾《中央日报》发表朱旭初文章《董欣宾其人其画》;同年,《中国美术报》第23期发表董欣宾、郑奇文章《关于文化对流的对话》;同年,台北《雄狮美术》月刊出版《董欣贫专辑》,发表中国画35幅及5篇学术论文。
1990年
4月,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董欣宾、郑奇合着学术专著《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和《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同年11月,董欣宾受聘为华东五省一市书画鉴定提高班任课教师。
1991年
1月,《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1年第3期《文艺研究》发表凝寒(陈孝信)介绍《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文章;同年第3期《江海学刊》发表陈同高文章《中国绘画美学的构建与开拓——读《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与《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同年第6期《江苏画刊》发表董欣宾、郑奇、牟国良论文《论0的美学——中国画原理探索之一》;同年10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董欣宾文章《读刘典章先生书法》。
1992年
第1期《朵云》发表董欣宾、郑奇论文《从“六法”之生态看中国画的现状》;同年,《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与《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由江苏美术出版社第2次印刷;同年10月,台湾随缘艺术基金会《艺术潮流》(香港)杂志社出版《中国大陆中青年美术家百人传·国画篇》;董欣宾名列第4;同年,被美国哈佛传记研究所编入《世界著名杰出个人》大词典,又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研究中心编入《国际文化名人大词典》。
1993年
7月,赴美出席20世纪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大会;同年,江苏音像出版社出版郑奇为董欣宾诗词谱写的歌曲《董欣宾歌传——此身宛若云一朵》盒带专辑。
1994年
6月20日,受聘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同年9月16日,《扬于晚报》发表著名作家庞瑞垠的评论文章《从(董欣宾歌传)说起》;同年12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南京大观》,收入董欣宾散文《中山陵寝巡思》、《游燕子矶记》。
1995年
11月,董欣宾、郑奇合着经济学著作《无锡县社队工业年谱》,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
1996年
5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无锡县社队工业年谱》的首发式暨乡镇企业研讨会,费孝通、钱伟长等题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作了报导;同年,《东南文化》第2期发表郑奇论文《论江苏画派的两个发展阶段——从傅抱石到董欣宾》,并发表董欣宾中国画作品3幅。同年9月,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纪念文集》,收入董欣宾、郑奇论文《赵陵山族徽在民族思维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同年7月,董欣宾、郑奇合着《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同年,美国《世界报》发表学者连文山关于《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的书评;同年,《读书》杂志刊用索菲《太阳的魔语》论文《纵横国画如是观》,并发表其国画作品《太湖夜泊望月西》;同年5月,《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与《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由江苏美术出版社第3次印刷;同年8月,译林出版社出版豪华本大型画册《董欣宾画集》。
2000年
《美术》第1期发表董欣宾、郑奇论文《谈吴冠中、关山月的不同“零”说》;2000年5月,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荣宝斋》杂志第3期发表郑奇论文《董欣宾与当代中国画》,同时发表董欣宾中国画作品。
2001年
5月,香港《星岛日报》连载孟昌明文章《关于董欣宾》;同年,《新民周刊》第15期发表著名作家陈丹燕文章《画家的不甘心》;同年6月,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策划《董欣宾人物画集稿》,出版《画语与印痕》;同年,《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文艺出计再版;同年8月7日,“江南好——董欣宾中国画展”于中国美术馆1楼圆厅举办;同时,董欣宾诗集《百感浩茫诗与画》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香港出版董欣宾诗词,郑奇谱曲的《丹心不寄旧春秋——董欣宾歌传》专辑CD。
2002年
3月刊、5月刊《江苏画刊》连载郑奇论文《董欣宾对中国画理论的贡献》一至三部分,第四部分未刊。2002年10月15日下午6时,中国画坛一代大师董欣宾在上海逝世;10月19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同年,12月17日,由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公司主持,在北京政协礼堂金厅举行“董欣宾艺术人生追思会”;同年,12月26日,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博物院、中国对外艺术展览公司、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画刊》、无锡市文化局、无锡市博物馆,共同主办“大师的苦旅——董欣宾艺术回顾展”;出版《大师的艺术苦旅——董欣宾先生追思集》。
2003年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中国绘画学编写工作会议”,家属捐赠董欣宾相关资料;同年,“大师之旅——董欣宾逝世周年艺术回顾展”在无锡博物馆举办;同年,“大师之旅——董欣宾逝世周年艺术回顾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同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董欣宾着《中国风水学术记悟》;同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心无尘斋珍藏——董欣宾书画集》;同年,无锡市史志办公室锡山区北镇人民政府编印《无锡史志——
艺术大师董欣宾专辑》;
2008年
“大师之旅——董欣宾作品回顾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同年,“董欣宾启示录”在北京宋庄美术馆举办;同年,编印《大师之路——董欣宾画选》;
2013年
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欣然为宾——董欣宾逝世十周年纪念”展;同年,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欣然为宾——董欣宾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集》。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